装订是书刊印刷的最后一道工序,书刊在印刷完毕后,仍是半成品,只有将这些半成品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连接起来,再采用不同的装帧方式,将书刊加工成便于阅读、便于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为书籍、画册等,供读者阅读。
我国书籍的装订形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种形式:
简和策
简和策是我国最早的读物。
公元前,把文字写在狭长的木片上,称为木简,写在竹片上称为竹简,统称为简,如现今的“页”。把文字写在较宽的竹茎、木板上,称为牍。将简或牍用丝、草或藤编排串连起来,就成为一篇文章,称为策,策的含意与现今的“册”相似。策便成为我国最早的书籍装订形式。
卷轴装
以前写在丝绸织物上的书,称为缣帛或帛书,帛书上可以依文章的长短剪载下来。卷成一卷,称为卷装,或把上下两边粘在木轴的表面,卷成一卷,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图面,称为卷轴装,收藏时卷起来,阅读时可将挂线扣在墙上,轴拉着帛书摊平。如文章很长,可以分成多卷,现在有的书籍称“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轴装延伸出来的。
旋风装
放在插架上的旋风装书籍,外观上与卷轴装是完全一样的。它与卷轴装的区别,只有在展卷阅读时才得以看到。一般卷轴装的书卷,是用一张张粘连起来、外观上是一整张的长条纸书写文章的;而旋风装则是把一张张写好的书页,按照先后顺序逐次相错约一厘米的距离,粘在同一张带有卷轴的整纸上面,或先粘书页后装裱。展开平放,错落粘连,形如鳞次。故又名“龙鳞装”。就其翻阅的状态而言,犹如旋风旋转一般。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唐朝吴彩鸾手写的《唐韵》,用的就是这种装订形式。
经折装
经折装是将一幅长卷,沿书文版面间隙,一反一正地折叠起来,形成长方形的一叠,首末二页各加以硬纸的装订形式。这种装订形式已完全脱离卷轴。从外形上看,它近似于后来的册页书籍。是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中间形式。据说,这种形式始于唐朝末年,可能是受印度“贝叶经”的影响而产生的,与西藏吐蕃时期古藏文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梵夹装”极为相似。谈到“梵夹装”时,都说是“经折装”的别称,其实,“梵夹装”乃由印度传来,为印度“贝叶经”之装式,东汉时传入中国,远早于经折装。一般认为经折装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梵夹装”的影响,但经折装并非“梵夹装”。
经折装这种装订形式现在仍被采用,如现在仍流传于为数不多的裱本字帖之中。
蝴蝶装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而最先出现的册页书籍就是“蝴蝶装”。
蝴蝶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现在重要的地图集,精美的画册等,仍有采用这种装订方式的。
包背装
包背装又称裹背装、裹后背。是在蝴蝶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装订形式。它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书页时字面朝外,背面相对,书页呈双页状。早期的包背装,其包背纸与书页的包裹、粘接方法与蝴蝶装相似,其区别仅在于与包背纸粘接的是订口,而不是中缝;后来的包背装则以纸捻穿订代替了先期的粘接,在订口一侧穿以纸捻,订成书册,然后再包粘包背纸。因其用包背纸(封面)包背而不穿纸捻,故称为“包背装”。这种装订形式出现于元初,元末明初多用之。
与蝴蝶装的折法正好相反,包背装是将书页沿中缝文字向外折迭,书页排序撞齐,穿孔用纸捻订牢,先将订口边裁切粘上书皮,最后裁切上下书口而成。
线装
线装是用线将书页连同前后书皮装订在一起的装订形式。这种装订形式产生于明朝中叶,是由包背装转化而来的。它与包背装的主要区别是:1、改纸捻穿孔订为线订;2、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张封皮;3、改包背为露背。
线装书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从工艺方法上,后来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均未超出线装范围。
金镶玉装装
金镶玉也称作“穿袍套”“惜古衬”,这种技术方法多用于书品短小、书脑窄、夹字书籍的修复,始于明代,在清代被广泛应用于文献修复。以白色衬纸衬入对折后的书叶中间,超出书叶天、地及书背部分折回与书叶平,以使厚薄均匀;用纸捻将衬纸与书叶订在一起。因为旧书纸叶多为黄色、似金;而衬纸是白色的新纸,一般多用棉连,洁白柔软如玉,所以称作“金镶玉”。
(文字来源:乡土人文地理)
关于金鼎古籍
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是一家由中国新闻出版署首批批准设立的印刷古籍图书的生产企业。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3年金鼎古籍的线装书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业务范围:线装书创意、设计、制版;仿古线装书、精装书印刷、装订;家谱、县志、地方志生产;宣纸印刷;丝绸印刷、装订、工艺品制作;图书出售等业务。
//wqjdgj.com/zuiquandegujizhuangdingfangshi/6738225c20d37.article_6_265.html
下一篇:
消逝的文化|亡佚千百年的中国古书都讲了什么?
上一篇:
牛郎织女(墨浪先生连环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