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几个有意思的姓,我一个朋友叫“第五福”,第五,这个姓氏算是我看到过的最偏僻的姓氏了,相传是齐国贵族按照迁徙的次序所起的,本来从第一到第八都有,可是后来世道沧桑,大家都改成了“第”姓,能够保持复姓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还有一些比较尴尬的姓,我大学一个老师姓苟,叫苟长义,我们只能叫他长义老师,因为总觉得狗苟同音,叫苟老师总是别扭,他本人也说,这个姓很无奈,纵然在同事里,叫小苟?大苟?老苟?都不合适,所以在教师同事中,他也是被称为长义的,据他说,他的先祖本来是姓敬的,但是后来为了避讳石敬瑭,就去了反文偏旁,姓了苟。他很怨恨当初改姓的那个先祖,也确实,没文化,真可怕……他还说,有的族人觉得实在不雅,就索性改了姓句,但是不管咋说,这个姓给他还是带来了不少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麻烦。
还有一个姓,虽然常见,但是却更尴尬,因为他的姓是焦,问题是“姓”和“焦”绝不可以连读,在别人问及“贵姓”的时候,他一般说“焦裕禄的焦”,算是避过了尴尬,扯远了,咱们回归正题。
上面提到的“姓”,其实不是“姓”
不是姓那是什么啊?——是“氏”!
今天,咱们一说姓氏,都觉得,不就是一码事吗,也确实,很久以来,姓就等同于氏,所以“刘氏”“陈氏”“王氏”,基本可以翻译成“姓刘的”“姓陈的”“姓王的”。但是必须要明白,在先秦的时候,姓和氏是有严格的区分的,姓氏作为同样血缘的标志,而氏是姓的分支。须知,姓一旦形成,是非常稳定的,然而氏却非常复杂,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氏还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比如那个苟老师!
咱们先来说说姓!
姓,除了我上面说到的很稳定的特型以外,还有一个特点——少!
顾炎武在《日知录》里,通过《春秋》考证出了秦汉之前只有22个姓,比如周天子,鲁国、郑国、虞国、虢国等都是姬姓,齐国、申国、吕国等是姜姓,秦国是嬴姓,楚国是芈姓(mi 三声,米音),商代后裔是子姓,夏人后裔是姒姓,舜是姚姓等等等等。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早期的姓,都是女字作为偏旁,甚至“姓”这个字都是,或许是一种母系氏族的反映。还有一些姓,可能和原始部落的图腾有关,比如熊、龙等等。
姓真正成为一种绝对稳定的的名字构成,是从周开始的,因为周的时候出现了严格严谨的宗法和礼法制度,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姓就是早已确定了的,而且终生不变,姓的范围很大,从贵族到贩夫脚足都是如此,然而有了姓,并不代表层次一样,事实上,姓的最关键的作用是——同姓不通婚——看来我们的祖先没准早就明白了近亲结婚的坏处!
那么如何区分同姓间的尊卑呢?很简单,氏!只有贵族才能有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男权为主的时代,男性贵族称氏但不称姓,但是女人则必须称姓,且只能称姓!有意思的是,为了避免同姓重名,对于女人而言,她们称氏往往还要加上前缀,而这个前缀是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变化的,这或许是女人善变的起源吧,呵呵!比如,齐国贵族,就是齐姜,嫁到了鲁国就叫鲁姜,死了呢,还可以把谥号放在前缀的位置上,比如死后谥号“文”,那就成了文姜。还有一种,就是把丈夫的谥号作为姓名的,但是这种极少!
古人非常重视姓,甚至贵族买的奴隶也要对姓进行甄别,如果实在辨别不出来,就靠占卜,在今天看来,虽然荒唐滑稽,但在先秦确是十分严肃的大事。因为同姓不婚,但是婚姻确实是诸侯之间建立友谊的纽带,在严密的周礼下,必须要进行甄别,比如齐国的姜姓就有和鲁国姬姓通婚的传统,如果弄出了错漏,出现了同姓婚配,那将是比现在所说的乱伦还要严重的多的超级政治事件……
咱们下面说说氏。
氏可以说比姓复杂的多的多,简直让人要抓狂!不过从中还是可以摸索出一些基本的规律来的!
首先,天子以下,诸侯一般以封国为氏,比如陈,申,鲁等等,换言之,如果你是这类氏,恭喜你,你是当年诸侯国国王的大宗后裔,还是直系的!
后面的就递减了,因为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的儿子就得以他爷爷的字做氏了。如果说公子、公孙还比较固定的话,那么公孙的儿子的氏就非常飘忽不定了,那完全取决于他的爷爷。
其次,拿官职当氏的,比如司马、司徒、祝、史、师等等。
再次,拿封地的名字做氏,比如韩、魏、赵、范等等。
再再次,拿居住地当氏,这就层次比较低了,有点像日本《苗字必称令》后,反正周围是哪,就拿哪当氏,比如东郭、柳下,南宫等等。
再再再次,就是属于没啥文化的了,自己没文化,没落了,不识字,咋办,没关系,咱们是贵族,虽然没落了,生活在底层,可也得有氏,那就从我爹的名字里取一个字吧!——这种实际上是违反周礼的,不过周末,礼崩乐坏,也就没人计较这些了。
氏的复杂还表现在多变上,而且有时候还变的相当频繁,以致让后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诸侯公室和卿大夫阶层,往往两代之间不同氏,而且同一个人还可以有很多氏。举个让人抓狂的例子吧,春秋时候的一个大夫,氏就有8个,会、季、武、士、随、犯会等等等等,没准今天的朋友里,姓会的和姓武的没准还是一个祖宗呢,呵呵……
不过到了周的后期,礼崩乐坏,周王室根本无力统治诸侯,甚至在周考王时期,周天子在最后一次分封之后,自己都没了土地,只能寄居诸侯国,于是姓氏之间的严密系统就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以致是人不是人的都有氏,有的干脆拿氏当了姓,还自立门户,有的更可爱,索性自己造一个莫须有的姓出来,事实上混乱是如此的混乱,以致姓氏之间的界限都模糊了,直到成为了姓就等同于氏了。
到了司马迁的时代,这位老先生也说不清楚了,以致在孔子世家中说“字仲尼,姓孔氏”,其实较真起来,孔老先生的祖宗是宋国人,是子姓的。由此看来,到了西汉时期,姓氏已然模糊了界限,今天,我们不必深究自己姓氏的来源,不过这种探索,在弄清中国历史和文化分支上还是有重要价值的!
吴桥金鼎古籍位于河北吴桥经济开发区,是由中国新闻出版署批准设立的印刷古籍图书的生产企业。建厂十余年来,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做中国“最美的书”为宗旨。
✎2006年影印了中国最全的百科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2013年影印了中国最大的佛教巨著——《乾隆大藏经》
✎2016年建立中国第一家线装书博物馆——古籍印刷博物馆
✎2012年入选线装书行业唯一一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
//wqjdgj.com/xiaoxingshidaxuewenyouderenyishengdoumeixing/676827285fa9f.article_6_310.html
下一篇: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的60个道理
上一篇:
古籍线装书的跨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