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诗词文集
家谱族谱
方志县志
书法画册
字画卷轴
厂长:谷秋生
手机:13703270687 0317-7345110
传 真:0317-7271186
微信公众号:jdgjys 
官网:wqjdgj.com
地 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开发区衡山道六号
古籍知识

家谱,是一场“ 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 ”!

来源:本站 | 发布时间:2017-07-29 | 浏览量:1181839


刘文麟的曾孙刘全浦。


  《刘氏宗谱》中有关刘文麟的记载。

  “人活一生,草长一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套完整的家谱,不仅能够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而且还会记载家族各世各代的发展历史和族中名人的事迹,因此每部家谱都堪称是这个家族的“私人史”。正因为这样,家谱被人们誉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无论赵钱孙李还是周吴郑王,家家都有一部“史”,姓姓都有一本“书”。而且,由于家谱的私密性,其中有关这个家族的发展典故和个人传记等世代相传的内容,往往为其他史料中所少见,因此家谱可填补和解答许多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民间修谱热潮的兴起,许多家谱中的经典故事得以重见天日。在这些故事中,有的讲述了先人的传奇经历,有的反映了家族的艰难变迁,有的则据此追溯姓氏本源。这些故事虽然都已成为过往云烟,但它的薪火传承会让古代传统的家庭美德和血脉记忆代代相传。


刘文麟的家谱现身辽阳


  在中国家族的血脉传承中,不论家族规模大小、有无名人,在其家谱中或多或少都会记录这个家族的经典故事,而且通过家谱的记录代代相传。如今,这些经典故事都已经成为家族后人心中的精神图腾。

  有些家谱中的故事主人公就是辽宁人。比如,清代诗人刘文麟。刘文麟是辽阳城东沙浒人,自幼聪敏好学,9岁就能作诗,23岁、24岁先后参加乡试和会试,皆榜上题名,一时传为辽阳文坛佳话。1839年,刘文麟出任广东平远知县,为总督林则徐所器重,时逢鸦片战争爆发,刘文麟写下了一系列悲壮的诗篇,是最早以鸦片战争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的诗人。

  如今,在刘文麟的老家辽阳市罗大台镇东沙浒屯村,还保存着一本刘文麟的家谱《刘氏宗谱》,是刘家第五代孙媳梁城芝收藏的。曾写作《东沙浒屯村村史》的辽阳灯塔市作家协会理事刘世燕告诉记者,这是现存的唯一一本记录刘文麟家族世系表的文献资料。东沙浒屯村历史悠久,因为刘文麟家族的影响,东沙浒屯村在当地很有名望,刘家的子孙世代生活在这个村子中,刘文麟的曾孙刘全浦现在70多岁了,他和老伴还留在村中。

  在刘世燕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刘全浦的家。刘全浦告诉记者,父亲刘英耆过去当过屯长,在村中很有威望,很受村民爱戴,爷爷刘恩溥是个秀才。刘恩溥就是刘文麟的儿子,生于1863年。刘恩溥诚实善良,胸无城府,除了读书还做生意。他年轻时曾开过煤窑,结果被骗破产后,无颜见家乡父老,一气之下带着家丁到黑龙江开荒种地去了。后来病死他乡,是家丁们将其灵柩运回了老家。
 

刘文麟禁烟故事曾入谱


  刘全浦说,有关曾祖刘文麟的故事以前在家谱都有记载,不过后来毁掉了,重修的家谱里只记有世系表。不过,相关的经典故事在家族中早已广为流传。

  刘文麟曾参与了林则徐主持的查烟、奋战等抗英行动,并深得林则徐器重。后来,又先后出任广东平远兼长乐县令和海南岛文昌县令。在此期间,刘文麟衷心拥护林则徐禁烟和抗英的爱国活动,主张抗击英侵略者,并写下了大量悲壮的诗篇,“珠江多少繁华梦,回首同归浩劫中”。鸦片战争的爆发让刘文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追求个人功名进而变为忧国忧民。鸦片战争后,刘文麟的个人命运变得坎坷不平。1842年,刘文麟的父亲刘名震病逝于四川知府任上。刘名震在蜀为官四十余载,深得百姓爱戴。清嘉庆皇帝曾御赐其黄马褂,钦封黄堂知府。不过,刘名震一生简朴,病逝后家人竟无钱将其灵柩运回老家,当时道光皇帝下圣旨——缝州知州,缝县知县,一州倒一州,一县倒一县,灵柩可穿城而过。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刘名震的灵柩终于回到了家乡东沙浒屯。扶灵回乡的是长子刘文麟,他奉旨回乡为父亲守制。可是,这一去就是8年。直到刘文麟36岁时,终于重新被起用为河南陈州府沈丘县知县。

  在沈丘任职期间,刘文麟经常穿着破鞋见知州,对不义之财不屑一顾,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刘清官”。然而,由于揭发官署得罪上司,被贬为县丞。这使刘文麟看穿了朝廷的昏庸,遂愤然辞官回乡。回到辽阳故里,他过上了清贫但安静的田园生活,并受聘主讲沈阳萃升书院。刘文麟辞官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沙浒屯故里度过,他后来终日谢客,闭门读书,把满腔忧愤倾入诗篇,成为东北地区很有造诣的诗人。


家谱中留下闯关东印记


  其实,不仅是名人家谱中的故事广为流传。古代普通人家的家谱中也记录着家族发展的故事,这些故事甚至见证了一个村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变迁。在另一个刘氏家族——沈阳市辽中县黄腊坨村刘氏家族的家谱中,记者见到了这个家族有关闯关东的记载。刘清章,是这个刘氏家族的第十一世孙。在他的家里,他给记者拿出了保存的《刘氏家谱》。刘清章告诉记者,这几本家谱并不是原谱,而是自己18岁时仿制老谱写的。“按照谱上记载,我们家族已在黄腊坨村生活了351年,已经繁衍至第十五代。”

  记者看到,在这本家谱的谱序中,详细记载了刘清章的祖先从河北迁入辽宁的情况。顺治八年(1651年),一个名为刘进孝的人从直隶省永平府昌黎县三甲会里庄(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内)迁入辽东。但一开始落脚的地方并不是辽中,而是先到了奉天省承德县(沈阳旧称)青堆子村,直到刘进孝死后,刘家才搬到了现在的黄腊坨村。这个刘氏家族当年为何要从河北迁往辽东呢?家谱上记录:“皇帝发祥关东,疆土宏阔,荒宽民稀,顺治八年,进孝公随龙卷居奉天城青堆子。”刘清章说,当时的背景就是清朝初年颁发了《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人口稠密的直隶省、山东府县衙门奉命倾巢出动,催促当地贫困农民去辽东垦荒,刘家就这样被强制迁移到了辽东。

  黄腊坨村位于浑河中下游西畔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黄腊坨建村历史悠久,曾先后隶属承德县及襄平州辽阳县管辖,1906年8月辽中建制设县归属沿革至今。刘清章告诉记者,黄腊坨村是1651年建村的,刘家是在10年后即1661年搬来的。此后数十年,又有河北永平府昌黎县数支刘氏后人辗转迁至黄腊坨村。到1901年,黄腊坨村已有8户姓刘的家族,但并不隶属一个宗支。为避免后代乱了宗支,找不到自己的祖先,刘清章的九世祖刘振瀛就立下了《刘氏家谱》。现在生活在黄腊坨村的刘氏家族已有近30户500余人,成了黄腊坨村一个大姓人家。
  

家谱揭开姓氏本源之谜


  除了记载家族经典故事之外,有的家谱还为家族追溯姓氏本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当元朝灭亡后,流淌着成吉思汗血脉的“黄金家族”就神秘消失了。然而,近年有专家认为,“黄金家族”的部分后代很可能居住在朝阳。而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当地发现的一本《宝氏家谱》。2002年,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宝广文的母亲,在自家一处屋棚内发现了这本家谱。当时家谱和一些公文用黄布裹着。后经过当地一位从事蒙古族古籍整理的专家解读,认定宝家的家谱材料中包含着一个信息:宝氏家族很可能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代。

  何谓“黄金家族”?原来蒙古族有一个始祖母阿兰。据记载,阿兰在丈夫死后又生了三个儿子。阿兰说三个儿子是她与一个黄白色神人的后代。此后,这三个儿子的后人就被称为纯洁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属于其中的一支孛儿只斤氏。而且蒙古部落的可汗都出于这个家族,所以被称为“黄金家族”。另外一种解释更通俗易懂:“黄金家族”即皇族,是对成吉思汗家族的尊称。因成吉思汗姓孛儿只斤,所以“黄金家族”又称“孛儿只斤黄金家族”。目前国内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成吉思汗的第二十世孙鄂木布楚琥尔是清代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第一任执政官,也是土默特右旗宝氏家族的先祖。也就是说,这个宝氏家族就是“黄金家族”的一支。

  据有关人员研究,随着清朝“借地养民”政策的推行,蒙古族、汉族之间交流日益增多,一些蒙古族人用起了汉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政府进行人口登记时,要求蒙古族人用汉式姓名。于是,孛儿只斤氏人以蒙姓第一个字“孛”音译成汉字,简姓为“宝”。也有研究称,“黄金家族”后人“宝”姓出现在成吉思汗二十九世以后,时间也正好处于上世纪初期。如今,有专家表示,朝阳宝氏家族可初步认定为“黄金家族”后代,但还需要继续追溯《宝氏家谱》之前的人物,以形成完整的家族史。

全国汤姓属一家史上多学问家


  75岁的北京退休老教师汤野浓是四川江安汤氏第十一代,他从事修订《汤氏家谱》工作已有十个春秋。他在修谱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家族的经典故事。汤氏在国内算得上大姓氏,追本溯源均是一家。有历史记载的汤氏第一人当属商汤。也就是说,全国的汤姓,均起源于河南。

  其实汤氏在中国早期历史上名人并不算多,但几乎都是大学问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创作了《牡丹亭》的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在此之前,也有不少汤氏家族之人或在朝当官,或是一代文豪。五代南唐时,曾任南唐宰相的汤飞鸣文章亦是相当出色,凡皇室书檄文诏均出于其手。而南朝时有与鲍照齐名的汤惠休,唐朝时有状元汤文,南宋时有名臣汤汉、宰相汤思退。此外,更有意思的是,有人虽然自称汤氏但却姓林,名为“林姓汤氏”。原来,如今姓与氏几乎是同一个意思,但在古代则是两种概念。在古代,姓是母系血统的族称,用以别于他族;氏是从姓分出来的分支。每个人既有姓又有氏,故称姓氏。不过,自夏、商、周三代以后,姓氏合一,氏已指姓,不再并存。

  为了修谱,汤野浓到访过许多汤氏家族。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应属广东花都市的汤氏家族,因为他们从不和别的姓氏一起过节。他笑着解释道:“广东花都市汤氏人数太多,如果不错开一天,就很容易引起争端。”而且,汤氏一直保持着整个家族一起过节的习惯。也就是说,只要过节,同一地域几千户汤氏全要聚集在一起庆祝节日、摆宴吃饭。更有趣的是,每次在吃饭之时,汤家还会按照祖训倡导的那样,为做得好的家族成员颁奖。
  

家谱中经典故事激励后人


  许多家谱进行了多次的修撰,但其中家族的名人故事或创业经历都一直得以延续,并不断加以补充。除了光宗耀祖、纪念先人这个目的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以此来激励后人,让子孙以先人为榜样,最终出人头地;有的则是让后人记住先人艰苦的创业经历,忆苦思甜,进而珍惜现在的生活。沈阳市辽中县黄腊坨村《刘氏家谱》中有关先祖闯关东的记载,就有着这样的意义。

  当然,家谱中记载这些故事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完成家族文化的传承。近年来兴起的寻根和修谱热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今年5月,青岛曾举办一次“家族文化探寻”家谱档案物品征集活动,结果引来众多市民的关注,许多人表示希望重修家谱和重建家谱。而在一项“家族文化探寻”的网络调查中,许多人对于家族文化的传承有着很高的认可。

  对于家族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庚存曾分析指出,近代以来,作为封建制度文化构成的家族文化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中国人伦理亲情重要载体的家族文化,迄今不仅仍然存在,而且进一步凸显,并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青岛民俗博物馆馆长、谱牒文化研究专家杨乃琛也曾经表示,家族文化中“和为贵”的家族和谐观念,对于现代社会家庭幸福有着积极的推进意义。“当今社会,家庭仍然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单位,所以家庭生活的质量好坏,家庭成员的和谐程度,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发展。如果能通过创建新家谱、建立家庭档案的方式,促进家庭和谐向上。那么,新家谱的创建就具有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意义。”

//wqjdgj.com/jiapushiyichangchuanyueshikongdejiazujuhui/678442661f353.article_6_331.html

下一篇:《古今图书集成》与中国传统文化
上一篇:和线装书谈一场倾世绝恋!

在线客服

金鼎古籍客服QQ
金鼎古籍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2006-2025 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开发区衡山道6号
电话:13703270687 0317-7345110 传真: 邮箱:wqgqs@163.com
QQ:406748693、821746771  冀ICP备12008604号-3 管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