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色古香的线装书渐渐流行起来。去年5月,北方最大的线装书印刷厂——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还将生意做到了北京,与北京印刷学院一起,在北京东三环建起了古籍体验馆。是什么让这个"非遗"技艺弥久留香、绽放新姿?日前,记者专程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来到印刷厂车间,7台正在紧张忙碌的老式印刷机首先进入眼帘。这个原本纯手工的行业似乎也在不经意间刻上了"机械化"的印记。但此"机械化"又与当今 的机械化、自动化有着明显的不同:每台印刷机旁仍保留两名操作工人,一人在印刷机入口处一张张续纸,一人在印刷机出口处收纸。
"线装书用的是宣纸,重量不足印刷纸的一半,在现代印刷机上‘站不住’,只能用手工续纸的老式印刷机。"印刷厂负责人、省线装书工艺"非遗"传承人谷 秋生解释,相比现代机器小时1万张的印刷量,手续胶印机1小时只能印1000张,因此出版社在委托印刷时,通常要提前一两个月。
这还不算完。印好宣纸只是第一步,将它们装帧成一本书还需经过理料、折页、齐栏打眼、穿纸钉、切书、包角、复口、订书等18道工序。打眼是线装书装订的关键环节,根据书的开本大小和设计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打好眼的书再经过切书、包角等环节,才能开始订线。
著名藏书家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订线用清水白绢线双眼订结,要订得牢揪得深,方能不脱而紧,如此订书乃为善也。"谷秋生介绍,线装书的封皮, 多数为纸面,选用较厚的纸,或几层纸滚贴而成。精装书的封皮则在厚纸上滚以布、绫、锦、绢等织物。精装线装书还在书的订口上下两角裁切边处贴以细绢,以使 其美观坚固。有的书还有书根,即在书的下切口靠订口处写上书名及卷次,以便阅读时查找。
据悉,金鼎印刷厂创办于2006年,当年就接下了雍正铜活字本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印刷任务,这部书每套5020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原版 原样影印图书。由于古籍书中古文没有断句,繁体字难以辨认,查漏补缺的难度很大,加之印刷量超常,当年厂子只接了这一个单。如今,金鼎印刷厂已加工各种古 籍图书300万册,产值1800万元。
谷秋生表示,古籍线装书是老祖宗留给后辈的一份家业。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因此,他在吴桥投建了全国首个线装书博物馆。该博物馆 占地1800平方米,分为印刷馆和古籍馆两部分,着重讲述了古籍印刷的起源、沿革、古籍印刷的工艺流程等内容。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今年5月对 外开放,届时将展出线装书上万册。
//wqjdgj.com/hanmoliuxiangzhuxinyuntanfangbeifangzuidadegujixianzhuangshujidi/67750d30fc257.article_3_57.html
下一篇:
吴桥金鼎古籍:杂技故里品书香
上一篇:
吴桥线装书博物馆主体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