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开始悄悄流行。北京顺义的一个书展上,"绢线双眼订结、手工宣纸印刷"的古籍 线装书引人驻足,这些线装书来自河北省吴桥县。在这里,线装书已经形成产业,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线装书基地。近日,记者探访河北省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探 秘线装书整个制作工艺。
手工续纸慢工出细活
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印刷车间,七台印刷机飞快转动。每台印刷机旁 都有两人,一人在印刷机入口处一张张续纸,一人在印刷机出口处收纸。现代印刷机不是全自动的吗,为何要用手工续纸?"线装书用的是宣纸,重量不足普通纸的 一半,在现代印刷机上‘站不住’,只能用手工续纸的老式印刷机。"印刷厂负责人谷秋生告诉记者。
与可机械化生产的现代书相比,线装书印刷工序多,效率低,出活少。"现代印刷机1小时能印1万张,而手续胶印机1小时只能印1000张。"谷秋生说。
不光印刷慢,在宣纸上印刷还需要频繁清理机器。"宣纸容易掉毛,沾到油辊上,如果不及时处理,再印时就会出现空白。"谷秋生说,正因为线装书这些特点,出版社在委托印刷时,通常要提前一两个月。
古 代线装书采用雕版印刷,在这里却看不到。由于线装书雕版印刷费时费力,现在除了技艺展示外,企业大多用机器印刷。印刷车间里,记者看到,线装书和报纸印刷 类似,在印刷前也要先通过电脑排版、拼版、晒版等环节,再把晒好的金属版放到印刷机上印刷,有单色、双色、四色印刷。
十八道装订工序全手工
将印好的宣纸装帧成一本书,需要经过理料、折页、齐栏打眼、穿纸钉、切书、包角、复口、订书等十八道工序。在装订车间,员工们正在为印好的宣纸打眼。打眼是线装书装订的关键环节,根据书的开本大小和设计要求,有四眼、六眼、八眼不等。
"这套线装书需要打双眼,也就是在书的上下位置各打两个眼。打眼的标准是垂直、不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正在打眼的王师傅告诉记 者,别看这些活都不太难,可要保证每个眼都精确,并不容易,需要反复练习。"一个针眼打裂了,这本书就算是废了"。
打好眼的书再经过切书、包角等环节,就要订线了。著名藏书家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订线用清水白绢线双眼订结,要订得牢揪得深,方能不脱而紧,如此订书乃为善也。"
"订线多用白丝线穿双道,书要压实,线要拉紧。现在古旧图书市场上一些线装书,虽然书页已经发黄、残缺了,但是装订线还是很结实。"谷秋生说。
谷 秋生拿起一本正在装订的《金刚经》告诉记者,线装书的封皮,多数为纸面,选用较厚的纸,或几层纸滚贴而成。精装书的封皮则在厚纸上滚以布、绫、锦、绢等织 物。精装线装书还在书的订口上下两角裁切边处贴以细绢,以使其美观坚固。有的书还有书根,即在书的下切口靠订口处写上书名及卷次,以便阅读时查找。
原版影印《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谷秋生是河北省线装书工艺"非遗"传承人,他出身于吴桥的印刷世家,从1983年开始学习印刷,于2006年创办长江以北第一家古籍印刷厂——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
谷 秋生建厂第一年就接了个大单——雍正铜活字本的《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是齐鲁出版社和国家图书馆合作的一部图书,每套5020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 大的原版原样影印图书。由于古籍书中古文没有断句,繁体字难以辨认,查漏补缺的难度很大,加之印刷量超常,任务十分艰巨。
"当年我们只接了这一个单,两年后终于把这个活给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个活干得漂亮,竖起了牌子。"谷秋生现在谈起《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还难掩激动。
2012 年5月,该厂印制了中国最大的一套佛学巨著——线装古籍版《乾隆大藏经》,每套7000余册。如今金鼎古籍印刷厂已加工各种古籍图书300万册,产值 1800万元。除了印制《四库精编》《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等多部国家级重点图书外,还承印家谱、方志等。
"来印家谱的,江浙一带居多,我们今年印制的合肥李鸿章家族《李氏族谱》,由李鸿章的后代主持编修,族谱除分送族人外,还送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收藏。"谷秋生说。
现 在,谷秋生的业务重心开始转向北京。今年5月,与北京印刷学院合办的古籍体验馆——北京"崇贤馆"东三环SOHU店已经试运营。"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喜 好线装书的人不少,中国书店所在的琉璃厂等地,已经形成线装书的集散地,我希望明年在北京成立一个公司,前店后厂,把吴桥的印刷厂当做基地,为北京源源不 断供书。"谷秋生对未来踌躇满志。
//wqjdgj.com/gujishushengxingtanfangbeifangzuidaxianzhuangshuyinshuachang/676e9b60c5c8c.article_3_60.html
下一篇:
吴桥金鼎古籍印刷厂引来书画名家
上一篇:
续修家谱之风在燕赵大地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