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本是作者的原稿,文字未经他人更改的,但可以是别人清抄的;若是作者亲笔写的稿子,称手稿本,将手稿誊清过的,称清稿;凡以墨笔传写的,又统称抄本。这些本子虽不是雕印本,但都属于文献范畴,特别是一些手稿本或未刊的稿本、抄本,更有史料价值。
鉴定稿本、抄本等比起鉴定雕刻本难度要大。对于手稿本,要了解其流传过程,也要熟悉作者笔迹,最好能与作者其他墨迹相比较,有条件的,可与原件对照,一般可与手迹影印本、照片等作比较。
如康有为手稿。康氏是近代维新派著名代表,著作等身,但有些作品并非据原稿付梓,其手稿本在研究其思想方面有重大价值,如其代表作之一《大同书》。该书共有十个部分,其中甲、乙两部分于1913年刊于《不忍》杂志,后又以家藏抄本出版了全书。康氏家属曾于1962年将一部分遗物捐献给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其中正有《大同书》手稿大半,所缺的数卷后来在天津图书馆发现,于是《大同书》南北合壁,1985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据以影印出版(并附释文)。原来1898年9月康有为赴日时,已写成该书二十余篇,在东京时曾向人出示此稿,以后康周游列国,于“辛丑、壬寅间避地印度,乃著为成书”。康有为卒后,日人犬养毅、柏原文太郎曾见过《大同书》手稿,并作题记。以后,稿本一部分留存上海康氏六子康同凝处,后捐献国家,另一部分则辗转流至天津。其流传过程基本清楚。康氏的书法,与抄本笔迹有较大不同,虽字形潦草,只要仔细辨认,也还是可以区别的。康有为在书法理论史上是位有影响的人物;他的《广艺舟双揖》表现了抛弃陈习、另辟新径的进取精神,他力斥书坛帖学萎靡之风,倡言学习六朝碑刻,给当时的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书风。但对康氏本人的书体则褒贬不一。前人评为“集南帖北碑之大成,更会篆隶钟鼎于一炉而冶之”、“以汉魏用笔,行草结体”、“纯以神行,不斤斤于点画笔墨”、“有纵横奇宕之气”,看不惯这种“奇宕之气”者,则毁之为“如刷如扫”,或口称善而腹非。他写字的章法确实放纵不羁,一般是很难模仿的。因此,鉴定手稿,务须了解个人的书迹特色。
鉴定抄本,一方面要将各时代的书法风气掌握好,另一方面也得了解各时期的纸墨、藏书家的室名别号、印章、抄书格纸,尤其是抄书格纸,有一定特点,明、清各名家都有专用的格纸,如:明代:四明范钦,室名天一阁,抄书用纸印红格、蓝格、墨格,极少不用格;长洲吴宽丛书堂,红格纸,版心印“丛书堂”三字;长洲文征明玉兰堂、停云馆,蓝格纸,版心“玉兰堂录”或“停云馆”;常熟赵琦美脉望馆,墨格纸;金坛王肯堂郁冈斋,墨格纸,版心“郁冈斋藏书”;宣城梅鼎祚东壁楼,蓝格纸,版心“东壁楼”;常熟毛晋汲古阁、绿君亭、目耕楼,墨格纸或不印格,版心“汲古阁”,栏外有“毛氏正本,汲古阁藏”八字,世称“毛抄”;昆山叶树莲(石君)归来草堂、朴学斋,栏外有“朴学斋”三字。
清代:常熟钱谦益绛云楼,墨格或绿格纸,版心刻“绛云楼”三字;昆山徐乾学传是楼,版心刻“传是楼”三字;海昌吴寿旸拜经楼,无栏格;吴县黄丕烈士礼居,墨格纸;江阴缪荃孙风堂,墨格纸,版心“艺风堂”等。
//wqjdgj.com/gujigaobenyuchaobendejiandingyaodian/6729988fc8512.article_6_179.html
下一篇:
古籍抄本的鉴别
上一篇:
清版古书善本收藏拾萃